2025年5月23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大会暨交通运输服务保障项目签约仪式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和交通保障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赛事交通保障工作从“分散筹备”迈向“集中作战”,进入专业化、系统化运作阶段,将为赛事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交通服务体系,助力赛事圆满举办。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服务保障对象包括参赛运动队、志愿者、观赛观众等13类人群,而且本届赛会没有集中的运动员村,运动员采用了“分散居住、赛时集中”的方式,赛时有23家正选酒店,比赛场馆达30个,分布在广州各个区,赛事相关通道选定、接待车辆调度、路域环境整治等交通保障工作压力较大。
涉路213条,约1300公里
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按“大小流线”规划赛事流线
市执委会决定成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要着眼将分散在各单位的道路保障、交通服务和交通安保(保畅)等职能进行整合,以专业化团队承接落实交通保障任务,实现对广州赛区交通保障工作的统一指挥调度,做好赛时交通保畅、车辆调度组织、交通设施保障、路域环境整治、公共交通服务、信息化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为赛事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成立后,将肩负起市执委会赋予的职责,切实将赛事交通领域的顶层设计、政策规划、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地成效,针对“一场三站”、接待酒店、比赛场馆、媒体中心等保障点位,按照“一主一备”原则完成赛事保障“大流线”规划,涉及线路213条,约1300公里,确保抵离站点、酒店和涉赛场馆等关键场所之间交通便捷通达。编制“一场三站”、30个场馆、23个酒店交通组织流线方案及图册,确保重点涉赛场所交通保障“小流线”安全顺畅。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市交通运输局现有信息化系统功能,构建智慧车辆运行调度平台,实现“车流可视、风险可判、调度可及”,为交通组织安上“智慧脑”,更为赛事保障铸就“防护盾”,联合市、区各部门组建“市级交通中心—区属现场调度点”的扁平化快速调度网络,对赛事保障车辆进行一体化调度。结合赛事侧各类人员出行特点,加紧研究赛事交通服务保障政策,明确参赛运动队、工作人员等13类群体保障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设定6种服务场景,嵌入9种服务模式,确保赛事出行保障到位。
组建日均超250辆的运输车队保障赛事群体出行
作为签约合作方,广州公交集团交通运输服务团队将主动适应新运输体系与出行需求,投入优势资源,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火炬传递、演练、抵离、竞赛等场景和运动队、技术官员、新闻媒体、嘉宾等群体提供高质量运输服务,积极打造安全、便捷的运输环境,助力赛事交通出行。
精准筹措提供轿车、商务车、中巴及大巴(含公交车型)等多元化车型,具备连续二十天以上每日提供50辆轿车、100辆商务车、100辆大巴(含公交车型)及以上运力的服务能力,全面覆盖赛事期间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优先选用新能源与国六排放标准车辆,确保环保车辆占比超90%。重磅打造全新如约礼宾车队,创新优化车身外观设计,精心塑造独具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品牌形象。系统制定10项工作流程、16类服务标准及17个岗位说明书,以高效协同保障赛事交通顺畅运转。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王子瑜
通讯员 庄嘉宝
这篇文章分析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关于陈奕迅微博在线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期待作者后续更多的分享!
我在秭归县的一个项目中正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按照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尝试解决,效果很好。感谢分享这么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