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地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印度方面突然宣布,要部署一批退伍军人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警戒,规模约为4000人。
但考虑到印军此前“比较丢人”的表现,这次调动可能并不意味着,莫迪政府想要重启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事,而是有着“一表一里”两个目的。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度迎来增兵
印度没准备好再打一场,却必须对国内有个交代
众所周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并未取得显著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吃了不小的亏,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选择向克什米尔增派兵力,可能更多地是为了国内政治需要。
据估计,目前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已经部署了约50万名士兵,却依旧让极端分子得手,发生了克什米尔枪击事件,并引发了后续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既然50万人都守不住,再多派遣4000人过去很显然也是无济于事。
那么印方有没有可能是要通过这类“小动作”,在不知不觉间改变印巴边界的整体军事平衡呢?
恐怕也不太现实,毕竟这次的消息是印方主动宣传的,谈不上秘密派遣,再加上克什米尔地区的地形复杂,地面部队想要发挥价值难度不小,一般都是先确认具备空中优势后,才会考虑地面进攻,但对于印度的“空中优势”,相信大家都已经有非常直观的了解。
因此,不是印方不想再挑起一次冲突,而是实力上实在没什么把握,万一再暴露出哪些意料之外的缺陷,印方事后找补起来还是要多费不少功夫的。
印度军人巡逻警戒
基于以上事实,可以推断出印度政府,当前并没有真正的意愿或能力在短期内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那么印方到底想干嘛呢?
答案是通过这种向边境增兵的方式,对国内展示印度政府的“强硬”形象,进而巩固其在国内的支持率。
特别是印军在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接连受挫后,莫迪政府急需找到新的方式来转移民众注意力,在这种背景下,向克什米尔增兵,成为了一种相对“低成本”且“风险可控”的选择。
当然了,正如前文中所说,印方此次有“一表一里”两个目的,表面的目的说完了,隐藏的目的是什么呢?
印度军人在马路上巡逻
打完败仗还要打内战,莫迪政府想“挑软柿子捏”
就在印方“象征性”地对克什米尔地区做出部署的同时,印度内政部长沙阿宣布,要彻底消灭在印度中部长期活跃的一支武装力量——纳萨尔武装,还给出了一个相当具体的行动时间:截止到明年3月。
如果说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方向上的策略,更多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那么针对国内纳萨尔武装的行动,则反映了其内部治理面临的严峻考验。
这不是印度政府第一次宣布,要彻底消灭盘踞在中部地区的纳萨尔武装,但至今这一目标至今仍未实现。
纳萨尔武装最早出现在数十年前,曾和印度的安全部队频繁交手,也曾遭遇过重创,这么多年过去,该武装的规模已经大幅缩减。
相比于巴基斯坦军队,印度政府显然更有把握拿下这个“软柿子”,但真实情况可能不会如印方想象中那么顺利。
首先,纳萨尔武装之所以能够在印度中部长期生存并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贫困地区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
这些地区的社会问题非常尖锐,当地民众的不满情绪泛滥,给了纳萨尔武装一定的生存空间。
其次,作为应对纳萨尔武装的主力,印度的安全部队战斗力不算太强,和纳萨尔武装打得有来有回,难分高下。
最后,由于基础设施匮乏、公共服务缺失以及腐败现象严重,印度政府的影响力难以渗透到这里,纳萨尔武装甚至有可能利用当地的环境,继续和印度安全部队长期对抗下去,想在短时间内解决难度较大。
印度用来围剿纳萨尔武装的Mi-17 V5直升机
解决纳萨尔武装的方法并不复杂,印方却难以做到
在过去,印度政府曾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围剿纳萨尔武装,包括派遣警察、准军事部队以及动用空军支援,但这些军事行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莫迪政府想要彻底解决纳萨尔武装,唯一的出路在于加强治理,切实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但这一点恰恰是印方难以做到的。
莫迪政府在过去几年间确实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遭遇重重阻力。
一方面,印度官僚体系中的腐败现象,阻碍了资源的有效分配;另一方面,地方利益集团的利益纠葛,也使得许多改革措施难以落地。
比如莫迪政府声称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但相关资金经常被挪用或浪费,最终未能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印度政府曾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围剿纳萨尔武装
更为关键的是,印度政府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好大喜功”的态度,例如,在印巴冲突中,印军的表现如何有目共睹,但印方却能举国欢庆胜利,试图通过宣传手段掩盖现实中的失败。
同样地,在面对纳萨尔武装的问题上,印度政府过于注重短期成效,希望通过军事高压迅速解决问题,却忽视了根本性原因的存在。
正如历史经验曾一次次所表明的那样,只会采取武力,无法彻底消除任何一种形式的反抗运动,只有当印度政府真正关切当地老百姓的需求,并采取实际行动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时,才能从根本上瓦解纳萨尔武装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实现真正的稳定。
这篇文章分析得非常透彻,尤其是关于孙杨自退赛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期待作者后续更多的分享!
我在贺州市的一个项目中正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按照文章中提到的方法尝试解决,效果很好。感谢分享这么有价值的内容!